未来股机会何在?消费医药还能买吗?听听牛人怎么说

2021-10-23 18:00:27

  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依然呈现明显的震荡态势。针对投资者关心的未来市场走势和投资方向,日前在证券时报、中国报·机会宝联合主办的上市公司量化投资副总监侯昊、医药联席首席孙媛媛,以及汇泉基金创始合伙人梁永强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侯昊表示,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第一动力,从全球视野来看,消费板块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展望消费股后市,在细分行业陆续出现积极信号、机构资金开始加仓,以及三季报业绩确定性依然较高等因素叠加下,伴随其他板块抽水效应减弱,消费核心资产仍具备配置性价比。

  孙媛媛表示,随着资本市场逐步走向理性,医药板块揠苗助长的不合理现象会得到自行纠正,企业估值会逐步分化。仿制药中的高壁垒品种、符合中国医生使用习惯的医疗器械会得到重视。未来只有研发差异化品种和实现国际化的企业能够有明显的估值溢价。此外,未来3年的挑战会大于过去3年,风险依然存在,但医药行业依然是时间的朋友。

  梁永强表示,国内经济当前将从“宽货币、紧信用、盈利下”转向“宽货币、宽信用、盈利下”,按照牛熊节气模型,当前市场节气仍处夏天。增量资金入场填平估值洼地,大金融和建筑等板块估值修复,是当前阶段最为鲜明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行业节奏错落有致,前两年热炒最优秀的成长股率先调整。当前重点看好的行业是:券商、军工、农业(种子)、光伏(硅料)、机械(智能制造)、医药(创新药)。

  招商基金侯昊:见证复利的力量!消费核心资产仍具备配置性价比

  中秋节假期以后,市场对于消费板块的避险情绪有所升温。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消费板块,尤其白酒龙头标的,面临着底部震荡的情况。当下到底应该如何拥抱大消费成为多数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招商基金量化投资副总监侯昊看来,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其中,消费成为内需战略基石、收入增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各年龄阶段群体催生多重消费需求、智慧消费时代来临等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四大核心驱动力;从全球视野看,消费板块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展望消费股后市,在细分行业陆续出现积极信号、机构资金开始加仓,以及三季报业绩确定性依然较高等因素叠加下,伴随其他板块抽水效应减弱,消费核心资产仍具备配置性价比。

  国内消费市场四大核心驱动力

  侯昊表示,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具体来看,国内消费市场有四大核心驱动力:

  第一个是政策支持,消费成为内需战略基石。侯昊表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十四五主线,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已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驱动为主。同时,消费成为内需战略基石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2014年以来消费逐步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需求侧要素,2017年以来社零消费增速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

  第二个是收入增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在侯昊看来,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也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财富积累成为消费扩容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十三五” 期间,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等服务性消费方面已呈现明显加速增长趋势,未来服务性消费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是各年龄阶段群体壮大,催生多重消费需求。具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对医疗保健、旅游等相关的产品需求更多;家庭结构小型化催生便捷需求,对小家电、外卖、便利店、在线服务等青睐有加;随着我国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消费观念与父辈差别较大,追求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消费;此外,随着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渐提升,“国潮”概念正逐步融入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中。

  第四个是科技创新催生新需求。“智慧消费时代”来临,5G、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从生产端、产品端、供应链端、场景端、营销端等环节影响整个消费品行业,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推动消费行业向消费品质化、渠道场景化、品牌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

  消费板块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侯昊认为,从全球视野看,消费板块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数据显示,消费品投资在全球市场具有持续成长能力,近十年来MSCI发达市场可选消费品超越整体市场表现。其中,英美两市消费板块涨幅居前,可选消费表现更为突出。具体来看,英国消费行业中食品饮料及快消品大市值公司多,美国市场以亚马逊公司、Alphabet 公司、Facebook 公司等新型消费龙头为主。

  “大消费也是诞生牛股的摇篮。不论是美股市场还是 A 股市场,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长期大牛股,长期投资价值高。”

  统计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股涨幅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公司分别有9家、 7家、 8家,占比 18%、14% 、16% ,美股大消费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近50%;A股市场中,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公司分别有5家、9家、 13家,占比 10%、18% 、26% ,A股大消费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达54%。

  此外,侯昊认为,消费龙头具有坚固的利润壁垒。消费龙头通过有效的品牌、产品、市场战略,增强市场垄断力,建造坚固的利润壁垒,从而实现净利长期高速增长,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仍能保持稳定增长;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因素能够支撑其在熊市中具有抗跌性、牛市中获得可观收益。

  消费核心资产仍具备配置性价比

  从主动权益公募基金的配置看,消费板块配置比例从2014年处于上升趋势,2017年起持续超配,2021年二季度达到36.58%。细分领域看,、医药生物是重点配置方向。

  侯昊表示,从消费板块走势来看,年初以来持续跑输市场。不过,双节旺季催化下市场热度提升。中秋国庆旺季反映白酒等动销稳中向好,重点白酒价格体系稳健、库存合理偏低,大部分龙头酒企打款已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医药集采政策拐点到来、悲观预期有望持续修复;猪肉启动超预期收储,提振畜牧养殖行业市场信心。

  “消费板块前期的超跌促进了近期的估值修复过程,其中主要消费由于6-8月期间较大的回撤,当前反弹幅度也较大,可选消费此前回撤较小,当前反弹幅度也相对较小。”

  侯昊称,从北向资金的持仓情况来看,9月中旬以来,北向资金对于消费板块各行业的配置比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扭转了此前持仓占比不断下降的态势。此外,从公募基金仓位测算的结果看,9月以来,消费板块的几个行业大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仓位提升。消费板块前期超跌迎来估值修复过程。

  侯昊认为,目前消费估值进入布局区间。“2021年春节后至今,消费核心标的处于消化估值阶段,当前市盈率为30倍左右,位于历史中位数附近。另外,10月份进入三季报披露期,消费核心资产业绩确定性依然较高,伴随其他板块抽水效应减弱,消费核心资产具备配置性价比。”

  目前市场风格分化明显,一边是热点逐步聚焦到上游资源,连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都是电力、运力、资源短缺带来的制造业成本问题。一边是消费板块面临底部震荡,不少投资者朋友焦虑在目前的环境下,居民杠杆率的硬约束及疫情带来的消费意愿降低、从业人员收入减少、消费能力降低的过程陷入循环。

  投资我们也讲究方法论,解决问题还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在现阶段去讨论消费行业未来增速是10%还是20%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景气度上面、周期能耗产业链上面的企业,在这个阶段是占优的。数据反映的是一些短期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现阶段盈利增速的快慢,也映射着现阶段资金的偏好。

  在现在这样一个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的阶段,大家会认为受制于环境影响,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消费白酒类公司可能未来的业绩增速会有所放缓。

  加之跟进的消费动态数据解读也具有一些争议,在疫情环境下,有人认为消费远远没有超预期,有人认为在当前性价比下基本符合预期。

  但是大家仔细回想一下,面临着腰斩的消费类公司,现阶段的情况是不是和之前上游公司的局面是不是很类似?我们不难发现,市场往往都过于集中偏好季度增速变化较快的公司,短期的估值透支不会有太多人关注。

  我认为,即便只有10%的增速对应于现在的估值水平,对于消费类公司来说,也是具备一定的性价比。只是我们需要用时间来换空间,即便上游存在机会,总不至于消费类基金去买磷、锂产业链吧?这与我们一以贯之的风格也是不符合的,从长期来看,这样也会辜负一直支持我们的投资者朋友们的信任。

  况且,市场对于这种看起来像跷跷板一样的格局也有其自身自洽的逻辑推导,在存量增长的市场,上游企业过得好,很有可能是中游企业毛利率、净利率、甚至是业绩增速的下滑,这也是现阶段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反过来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实际上,周期的波动对于每个板块都是必然经历的过程,相对而言其他板块而言,消费板块这种波动会更加平滑。

  稳态不是每个阶段都不波动,而是站在一个更长期的维度较少受到环境、市场格局影响的一种均衡且少有估值陷阱的问题。我们可以放心地在估值上沿或者下沿画线,可以不用担心估值下移带来剧烈的预期ROE变化。

  虽然这个市场风格大小盘都会轮动,但是只有对于波动最小的轮动方式的坚守,才不会面临惊涛骇浪。虽然挑战自己可以获得赔率,但是胜率和赔率的平衡我觉得更为重要!

  也许明年大家就会讨论,不同信用环境下,去年的低基数或许就是今年的小幸福。

  我个人认为,产业链上面的边际变好会带来风格的变化,不是每一年都是三低一小的行情,投资消费不是看短期的爆发力,而是长时间在性价比合适的位置做好长期的投资,我也不断在这样的领域坚持耕耘。

  当然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于消费类标的而言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可以找到短期爆发力非常不错的行业和个股。但是在我看来,长时间赔率对于做配置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触发的事件不是不到,而是时候未到,胜率赛道一定要做的就是等待赔率的拐点,如果能够判断风格的变化,可以做些努力加强收益,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我还是相信,在合适的位置,时间有望变现成期权价值。

  我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也要优化市场配置的效率。消费类标的,尤其是白酒龙头,站在目前阶段是有性价比的,甚至在更长维度来看,或许会迎来惊喜。即便没有惊喜,盈利能力可能没有爆发力,但是时间越长就能看到复利的力量!

  兴业证券孙媛媛:短期医药板块性价比突出高光时刻可能是新常态

  对于近期医药板块走势,孙媛媛从四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大龙头+细分赛道龙头”大趋势螺旋线向上。孙媛媛称,目前医药股抱团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产业基本面(龙头的强势与稳定性),二是资金驱动(机构化大潮+大体量基金的发行),前者是长期趋势,后者既是长期趋势,也有阶段性的助涨助跌效应。从产业来看,龙头的“HYMA”组合和四大龙头不介入领域的细分龙头依旧是配置的不二选择。“2020年四季度公募全基对医药已是低配,估值溢价率仅小幅高于历史中位数,经过近期的调整,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第二,国际化、商业化、差异化会是大势所趋。孙媛媛表示,新一年中,医药行业的研究方法会进一步演化,除了传统的业绩和Pipeline估值外,在药品方面,事件催化剂也将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新品上市、临床数据、国际合作、商业化数据),这些都有赖于更前瞻性的研究与更国际化的视野,而器械领域则会复制之前创新药的走势,一线龙头+器械biotech会继续成长。

  第三,全球资产价格和医药的成长性是更贵估值的根基,2021年50倍估值可以参考。孙媛媛表示,外资流入和A股机构化特性不会倒退,充裕的流动性和资产价格水位提升是全球性现象,一些低速成长的美国CRO公司之前是15倍PE,现在TTM也有接近40倍。“当更具成长性的中国医药企业下跌到具有吸引力的位置,长线增量资金(包括保险、外资、定开型公募、专户)就会开始进入,形成稳定的估值锚。”

  第四,短期医药性价比突出,关注后续政策变化。孙媛媛称,从行业比较看,医药估值溢价率、持仓均处于历史中低位,从政策变化来看,器械集采好于预期,后续关注创新药医保谈判。

  医药高光时刻可能是新常态

  孙媛媛表示,医药长期跑赢大盘,医药的高光时刻可能是个新常态,估值会被逐步消化,市值占比长期看还会提高。

  孙媛媛认为,创新源于政策鼓励,创新药和消费升级是产业最大机遇。

  以东亚近邻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的下滑,医保覆盖率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保支出的压力也逐步增大,控费的压力直接影响到医药工业整体的运行,与我国当前医药行业面临的形势极为相似。在日本国内市场传统品种面临医保控费和降价的压力下,一批企业转向“创新+国际化”,武田、大冢、第一三共、卫材、安斯泰来等一批如今日本的国际巨头也都在那时崛起。

  孙媛媛认为,中国当下的创新药产业链正在发生着日本80-90年代的故事。

  在她看来,政策红利带来的创新依然在持续,目前各细分行业创新仍处于起步期,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要拥抱创新大时代。

  其中,创新药自2016年“一致性评价+创新药优先审评”政策后,创新药经历近4年发展,目前已进入下半场,从1.0时代向2.0时代跨越;创新疫苗随着2019年底《疫苗管理法》颁布和生物制品加速审评,进入创新1.0时代;此外,随着器械集采序幕拉开和港股18A及科创板给予的创新估值溢价,创新器械正加速步入1.0时代,而且头部公司可能会加速步入2.0时代。

  孙媛媛认为,在政策+资本持续助力下,医药的高光时刻依然能持续。中国医药市场国际地位提升,增速可观,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地区;在政策趋势不变的情况下,龙头依然是配置的首选。

  药企需要持续奔跑不断创新

  对于药品赛道,孙媛媛做出以下判断:

  一是颠覆式创新(具备偶然性)和专利悬崖的商业模式特征决定了企业必须努力持续奔跑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如,5年前,仿制药是一门好生意,3年前,metoo创新药是一门好生意,今年,mebetterBICFIC且能国际化的才能给估值。

  二是二三线大药企市值收缩,部分低于重置价值。

  三是大药企业分化,Biotech异军突起。

  四是长期来看,随着产品逐步原创创新,会从License-in逐步走向License-out合作和国际化。

  孙媛媛称,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和监管、市场的共同驱动下,国内企业不断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进行升级探索。但由于政策环境变化较快、研发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即使在创新药等领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如何平衡市场空间、研发成功率,与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竞争,已成为众多创新药企在布局早期研发项目时的难题。

  “出路之一是国内市场体系性优势越发重要,临床和销售会是关键;出路之二是差异化、国际化。”

  在孙媛媛看来,中国式Big Pharma、Biotech、Biopharma公司迅速发展,中国式Biopharma的特征为通常占据细分赛道的领先地位,有明显长板;国内外市场兼顾,同时发展国内销售和国外合作权益;总体说来介于大型Big Pharma和小型Biotech公司之间。相比于Big Pharma,中国式Biopharma全领域整合能力较弱,但通常在细分领域的研发积累、特定技术的研究深度具有优势,从研发方向和管线上避开与大型药企的“头对头”直接竞争,保持细分赛道中的领先地位,或在细分赛道可以与大型龙头公司相竞争。

  “Biopharma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大赛道新技术,潜在赛道关注以下几个:新一代的筛选设计平台:DEL、PROTAC、SBDD、FBDD;新一代的药品研发平台: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双特异性抗体、ADC、mRNA、核酸药物;新一代的数据平台:CADD、AI药物筛选、基于数据分析的靶点发现。”孙媛媛称。

  进口替代是未来十年主旋律

  关于器械赛道,孙媛媛也做了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器械迭代式创新商业模式铸就稳定护城河。孙媛媛表示,器械行业依靠迭代式创新,不用担心有突破式创新的可替代品出现,头部公司地位稳固器械行业渠道和品牌重要性高于药品:单品种天花板低,平台公司的产品集群优势强、渠道壁垒高,头部平台公司的领先优势会越来越强。

  第二、政策逐步落地,可预期性增强,集采会继续推进,但全国层面的集采只占到少部分。

  第三、龙头企业逐步显现,但还没有统治力,行业集中度还不够高,集采难度大于药品。

  第四、医生利益诉求犹存。支架集采对很多医生的冲击明显,下一个目标是骨科。新的治疗方法必然受到欢迎,但学术基础必须扎实(数据、指南推荐);医工合作是未来的方向,也是中国创新的来源。

  孙媛媛指出,在医疗器械行业,存在两个现状:一是一旦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品牌效应的延续性很强,除非新兴企业有颠覆性的产品(极少数情况),行业一般呈现马太效应。全球前20强龙头位置稳定;二是全球医疗器械头部公司估值不便宜。

  孙媛媛表示,鉴于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产业链完善,未来二十年中国大概率会成为医疗器械的全球第一大市场,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类似美国医疗器械行业20世纪70年代腾飞前奏的阶段,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速超过10%。

  在孙媛媛看来,医疗器械行业不同于药品,政策压力小,相比于药品带量采购,耗材带量采购对于国产龙头企业机遇大于风险。与美国医疗器械相比,中国自主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部分赛道有望弯道超车。

  “今年的耗材集采将成为创新开端,随着老龄化推进,医疗器械的需求会大幅增加,行业景气度会逐步提升,此外,进口替代也是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个巨大红利。”

  在孙媛媛看来,进口替代是未来十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主旋律。追溯我国已经实现进口替代的器械细分领域的成功经验,技术、品牌、性价比、渠道都是国产企业的制胜法宝,政策对于国产产品的支持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

  品牌、文化和管理铸就医疗服务长期护城河

  孙媛媛认为,对于医疗服务(含连锁药店)而言,品牌、文化和管理铸就长期护城河。

  “复制性强、扩张能力强的公司、医保控费压力不大的是好赛道,更加享受估值溢价。医药电商和大数据等新模式受到高度关注,但确定性有待考验,建议配置每个赛道的大龙头。”

  孙媛媛表示,民营医院龙头公司高估值,主要源于“品牌力”护城河已形成,龙头马太效应显著。同时,政策驱动医疗服务市场化,ICL(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迎来机遇,不过,目前ICL行业寡头垄断格局已经形成,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合计占据50%以上的市场。行业内龙头效应明显,具体表现在规模效应、品牌优势、资金壁垒、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此外,连锁药店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模式蓄势待发。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多家互联网医疗头部公司已登陆港交所,上市后均有非常靓丽的市场表现。”

  另外,对于“非传统”消费升级,孙媛媛表示,“创新+消费升级”既是整个医药大行业的投资逻辑,亦是疫苗这个小行业的发展推动力,国产疫苗有望迎来量价齐升行情。而对于医美行业,大众对美的追求创造需求,产业链规模完善解决需求。

  汇泉基金梁永强:当前市场节气仍处夏天高估与低估并存

  “主动掌舵,量化护航”是汇泉基金的一个很大亮点。在梁永强看来,主动投资与量化投资两者各有优劣,比如主动投资可以通过深度研究寻找未来行业和企业的增长点,判断个股投资价值,但“受制于人”,研究缺乏广度,投资策略一致性不足。量化投资可以处理海量数据,投资全覆盖,记录性强,但“没有人情味”,个股研究缺乏深度和前瞻性。通过两者深度融合,可以实现存优补短、互相加持,创造合力。由于Alpha来源于主动投资,主动投资是核心。

  投资的本质是基于未来看现在

  谈及主动权益投资框架,梁永强认为,投资是连接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投资的本质是基于未来看现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差别最大的地方也是投资机会最大的地方,股票投资是社会所有资源配置的一个方面。

  要选择什么样的产业进行投资?梁永强表示,产业变迁过程反映的是需求匹配方式的变化过程,人类的基本需求从来没有变化,但基于产业工具变化匹配需求的方式始终在变,各个产业发展周期变化反映的是需求被匹配的过程

  “每种需求对应了一整条产业链,对需求的满足过程不断被商业化,对应了产业生命周期覆盖的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

  梁永强称,在选择产业进行投资时,可以基于需求满足的程度,选择未来社会所有资源持续倾斜的方向。比如过去已经被完全满足的需求,现在正在被满足的需求,以及未来还没有满足的需求。

  同时,可以基于不同的需求主体寻找未来的大需求,比如全球经济作为一个需求主体,未来的主要需求有新能源、低碳、AI/科技;比如国家作为一个需求主体,主要需求有军工、高端制造、航天科技;比如整体或部分居民作为一个需求主体,主要需求有消费、医疗、金融。

  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梁永强采用《孙子兵法》中“道、天、地、将、法”,其中,道是指上下同欲,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天是指天时,政策方向,影响估值变化;地是指地利,产业战略布局;将是指企业家,深刻理解产业、执行力强的团队;法是指法度,指奖惩激励机制等。

  谈及组合构建的性价比,梁永强指出,股票价格变动由估值变化率与盈利变化率共同决定,盈利变化率短期内变化不大,把握估值变动节奏对于对价格判断尤为重要。

  对投资组合进行持续的业绩评价和归因分析,重点评价投资的过程及结果和投资的初衷是否一致,保证投资的知行合一,让投资过程可追溯、可优化。

  对每个阶段表现好的其他基金产品进行业绩归因分析,寻求自己投资逻辑的持续优化。

  A股仍以结构化行情为主

  对于宏观环境,梁永强表示,经济基本面方面,随着经济增速重回常态,预计2022年GDP增速将持续下滑到长期潜在增长率水平。流动性方面,随着财政与货币发力对冲,预计M1与社融在今年四季度见底后重新上行。货币政策方面,由于中游企业受上游涨价挤压,而下游需求仍然较弱,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松,着重呵护较为脆弱的经济基本面。“财政有托底,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年处于信用正常化进程,政策操作整体以稳为主,央行的反应较快,而且也要为经济维稳提供支撑,因此资金面持续收缩的基础也不存在。”

  梁永强同时表示,由于基数效应、美联储收紧货币与库存周期下行,预计PPI在今年二次冲顶后逐步下行;CPI底部回升,随着居民消费逐渐从疫情影响中修复,PPI向CPI传导机制逐步通畅,预计CPI走势将从今年四季度开始缓慢回升。但由于猪周期仍在底部盘整,预计CPI在2022年回升幅度温和。

  此外,梁永强表示,依据就业修复进度推算,预期今年四季度储Taper概率较高,2022年开始储逐步加息。

  “根据历史经验,Taper期间,债券利率先上后下,美股最强,A/港股分化,大宗弱,美元指数弱转强,缩减恐慌初期冲击大。但由于中美利差仍有足够的安全垫,预计央行会允许汇率适度贬值,维持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以就业和经济稳定为首要目标。因此,美联储Taper并不会构成央行货币政策的约束,但预计其变化会阶段性对A股形成扰动。”

  对于市场估值情况,梁永强表示,当前A股总体估值水平不算高,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目前整体经济上行周期中,市场还存在很多机会,整体杠杆率不高且情绪指标处于中位水平,行情轮动和扩散要比整体回落的概率更大。具体表现为结构分化突出,高估与低估共存。“从申万一级行业看,消费、新能源与休闲服务估值仍然偏高,大金融估值偏低。”

  未来关注五大核心资产方向

  重点看好券种子、创新药、军工、券商、新能源互联网等

  在梁永强看来,从债务&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资本驱动的内部环境,以及存量资产从坐轿子转变为抬轿子。此外,随着注册制的推行,资本市场定价能力也在提升。“内需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资本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枢。”

  基于此,梁永强表示,未来关注五大核心资产方向。其中,自主科创方面,关注军工、AI应用、芯片、新材料、创新药、国产软件和高端设备等细分领域中长期投资机会;数据应用方面,数据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新生产要素,关注数据网络、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内需消费方面,AI时代消费从量到质全面提高,关注免税消费、医疗保健、等行业机会。新型能源方面能源安全是内循环的重要保障,从能源生产、储能到应用环节有巨大机会,关注光伏、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金融方面,发展资本市场引导全社会资源向关键技术领域配置,龙头券商将迎来较为持续的业绩增长。

  梁永强称,国内将从“宽货币、紧信用、盈利下”转向“宽货币、宽信用、盈利下”。按照牛熊节气模型,当前市场节气仍处夏天。增量资金入场填平估值洼地,大金融和建筑等板块估值修复,是当前阶段最为鲜明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行业节奏错落有致,前两年热炒最优秀的成长股率先调整。

  目前重点看好的行业:券商/军工/农业(种子)/光伏(硅料)/机械(智能制造)/医药(创新药)。

  (1)农业:特别关注种子板块,由于其估值相对较低,目前处于商用拐点,粮食安全对中国至关重要,当下的种子类似三年前的芯片,值得高度重视;

  (2)医药:在集采的打压下,行业仍然在下行通道。但在众多细分板块中,创新药最具价值,中国创新药过去十年进步惊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特别关注其投资价值;

  (3)军工:行业板块估值无明显泡沫,部分指标也指向行业景气度提升,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建设的方向,因此我们仍然积极挖掘相关机会;

  (4)券商: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随着政策刺激,与资本市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地位被定调。我们判断,在宽货币向宽信用演进的过程中,价值股滞涨的板块会有所表现,其中性价比最突出的是券商;

  (5)新能源互联网:围绕碳中和目标,新能源的替代是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当前还处于开始阶段,可展望空间巨大,估值只是略高或轻微泡沫化,中长期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

下一篇:美股上市门槛
上一篇:高通市值多少,中信建投市值多少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