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通信首席马天诣阐释“元宇宙三问”:资本视角下的魔幻与

2021-11-09 21:14:23

  商业领域为什么热衷于追逐这样一个尚未有标准定义的“元宇宙”概念、资本看得见的利益回报存在什么地方、现存的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又会如何布局从而“带飞”本届年轻人。

  Facebook改名Meta(国内译作“元宇宙”),让这个上世纪90年代被科幻小说创造出来的概念火了一把。

  于是,来自各方的意见领袖或者说大V都对这一概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元宇宙是VR和AR的结合体;有人认为元宇宙更接近虚拟世界(扎克伯格);有人引用刘慈欣“VR让人类/文明”变得越来越内向的观点来抨击元宇宙;亦有罗永浩追随海外某社交项目首席执行官Shaan Puri的观点,认为“元宇宙是未来某一个时刻,人们的数字生活比物理生活更有价值的时刻”。

  意见领袖们对元宇宙的观点越来越“科幻”,“科幻”到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意给元宇宙定义出一个具体的形态,甚至上升到了那个人类向往的、隐秘的、宏大的叙事主题——时间。

  资本从来不会为一个摸不着的概念买单,而是会对看得到的收益进行投资——即使是二级市场,参与到元宇宙概念中炒作、不停把上市公司拉涨停的资金,尽管可能明白元宇宙大概率是一个短期炒作的话题,但依旧相信自己能够在资金博弈中获利。

  不过,元宇宙又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的确是资本关注的未来。

  因此21世纪经济报道就元宇宙的话题,对民生证券通信首席马天诣做了一次专访。我们试图从资本的角度来回答一些问题,例如:

  商业领域为什么热衷于追逐这样一个尚未有标准定义的“元宇宙”概念、资本看得见的利益回报存在什么地方、现存的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又会如何布局从而“带飞”本届年轻人。

  资本视角:元宇宙将率先以VR形态到来

  元宇宙的最终形态更接近VR还是AR,是近段时间大家快要吵起来的话题——前者主战场是虚拟世界,后者主战场是现实世界。

  虽然我们难以断定,未来的终点是怎样。但毫无疑问的是,扎克伯格一定会因为自己的Oculus而站边VR。

  而资本市场从可行性、可预见的角度进行审视,似乎也更相信元宇宙会率先以VR的形态到来。

  “从可预见的角度来说,它更接近VR形态。”民生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天诣称。

  从一个证券投资分析师的视角来说,可预见的“元宇宙”是基于这一代互联网技术衍生而来。所以要预测元宇宙的形态,要从互联网产品或者说互联网公司面临的问题入手,问题催生了解决问题的技术,这是一条比较明确的路径。

  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们面临的问题是流量增长停滞、监管趋严,包括Facebook很早之前流量就停滞了;互联网产品面临的问题则是沉浸式体验、或者说真实感欠缺。

  “我们讨论元宇宙的时候,一定要讨论大型互联网公司,因为它们有动力、有资本去做元宇宙这件事,它们会通过产品引导大家往线上、往虚拟世界去走,去解决自己流量停滞的问题。然后是在产品上面,以Oculus为代表的终端产品,让一些人、尤其是游戏玩家,率先体验了虚拟现实,做好了对大众的VR启蒙工作。所以当Oculus这个产品生产开始放量的时候,资本市场很兴奋,因为数据告诉我们,大家有热情接受这个东西,它的确是可行的。”马天诣说。

  “另外元宇宙概念被提出的时候,就包含虚拟世界、或者说虚拟文明的题中之义,它拥有社交属性、甚至金融资产的交易属性,这一点VR与它更贴切。而AR技术更像对现实世界的增强辅助工具。”马天诣说。

  元宇宙的发展路径被马天诣归纳为三个步骤:

  第一是终端的普及,让人们先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建立虚拟和现实的联系;

  第二是内容的建设,通过内容强化社交的属性,刺激大家更大范围使用;

  第三是反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优化云这样的基础设施,从而提升数据储存、感知、流畅等各方面的性能。

  “上一代互联网技术从诞生、到大范围商用、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不过就元宇宙来说,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我们沉浸在VR世界或者说使用终端的时间还比较短。后续我们能看到Oculus这样的终端慢慢地像PC电脑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然后家庭成员逐渐共享使用、并提升停留使用的时间,这是可以预见的。”马天诣说。

  此外,马天诣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可预见的VR终端设备将对标PC电脑的路径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像手机一样。

  “手机满足的是人们即时通信的需求、最开始是以工具的形式存在,但VR终端首先要通过社交场景去培育用户适应虚拟世界,所以VR终端短期内不会成为随身携带的设备,所以稍微大一点是必然的。甚至很可能它的商业推广路径是在大型商场里建大量的VR体验店,去培养年轻一代的用户,让他们喜欢比产生粘性、从小就适应虚拟世界,由家长付费来为家庭购入。这个就很像我们小时候家长给我们买电脑的过程。”马天诣说。

  谁会优先为资本带来真实回报?

  即便在自己的元宇宙合辑研报中推荐了接近30家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马天诣也承认当前A股部分公司的炒作有点过热了。

  “真正靠这个概念作为重要盈利点的公司可能还没有,因为即使是有明确产品形态的Oculus,它涉及的很多细节技术,包括感知、光学等,目前都是好几种技术路径在同步推进,很难说哪一个技术路径最终会导向成熟技术。”马天诣说,但我们对产业链发展进度的先后顺序能有一个判断:

  即,契合上述元宇宙发展路径的三步骤,分别对应——终端产品的销量提升,带动终端厂商、代工厂的需求提升;内容公司开始提供不止于游戏的内容,衍生出其它具有社交属性的内容产品;最后是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公司出来对元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

  而如果要给元宇宙概念加上一个期限,例如5-10年它将会发展成什么形态、带来什么商业机会,马天诣认为,最可见的两项是:首先,终端销量会上升,很多有小孩的家庭都会有终端,亦会有不少体验店来给大家体验;其次,未来的内容生态会建立得更完整,而成功的商业产品一定是瞄准年轻一代,受到00后、10后的喜爱。

  从A股的投资机会来看,马天诣认为能够优先被关注的是两部分:第一是硬件侧,也就是虚拟和现实连接的入口,产业链上的公司会受益,只是不同的公司业务结构不同、弹性也不同;第二是感知侧,也就是电子皮肤这些感知类的公司,是比较明显的机会。

  “我自己目前最关注的就是感知方向的公司,因为沉浸式体验提升太重要了。”马天诣称。

  “明年4-5月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Facebook、甚至苹果这些科技公司,可能会推出一些产品,我们能够观察到终端的性能是否出现了大的提升。”

  如果硬件性能有很大提升的话,部分重要技术环节的路径也可能能够确定下来。“因为目前一些重要的技术路径还是不确定的,比如光学路径,就有三种有分歧的方式;感知侧的具体方向也不确定,只能说做传感器、触感控制的公司,它们是在不断提升技术,后面再摸索用哪个技术消费者会更适应,这个过程中跟紧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发现不错的投资机会。”马天诣称。

  互联网巨头如何分羹元宇宙红利?

  这一次重新热议元宇宙话题的时候,所有意见领袖的一个共识是:元宇宙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包括最普遍的3D电影。

  “这个角度来说,过去很多技术和体验都让我们提前接触了元宇宙,但为什么忽然就被广泛关注了,Facebook改名只是一个导火索,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在元宇宙上聚焦投入。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元宇宙这个概念没什么动静,除了Facebook很早之前就收购Oculus布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好像没什么声音,那是因为它们之前都聚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云的建设,来不停降低计算存储、传输的成本。但现在有一个巨大的场景倒逼着互联网巨头们换方向。”马天诣说。

  这个场景就是监管的趋严和对于流量见顶的焦虑,尤其是疫情之后,互联网公司对流量增长的焦虑被放大。

  不过,从目前国内几家有实力做元宇宙的互联网公司动向来看,腾讯和字节的动作更多一些,前者要自己做终端、后者则收购了VR终端公司Pico,只有阿里显得有些沉寂。

  马天诣认为,元宇宙时代,腾讯、字节这些强社交公司能够紧紧把握住终端和内容的入口,阿里更有可能基于现有技术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巨头。

  腾讯与字节基于自己的社交基础,更适合占领终端市场。尤其是腾讯,由于微信、QQ这两个主要产品可能走到了生命周期后期的状态,腾讯更具备“革命”的迫切性,且它有很好的社交底层基础。所以腾讯可能是所有互联网巨头中,最迫切要基于新的借口重新打造社交链的公司。元宇宙对它来说,是势在必行。

  “阿里大部分知名的产品,比如淘宝,不具备强社交属性。而在元宇宙的时代,社交属性非常重要,所以‘逛商场’购物的接口很有可能来自强社交属性的腾讯、字节的产品。”马天诣说,可以预测,阿里很有可能是往往基础设施供应商方向发展。

  目前,在几个大的云厂商中,阿里是唯一一家盈利的公司,凭借技术领先和规模效应,在元宇宙时代更能容易成为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头。

  “如果阿里想做终端、想做社交,那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马天诣说。

  另外对阿里来说,运用技术基础、结合此前的商业优势,对虚拟世界的商场、店铺做体验优化和增强,亦是一个好的选择。

  普通人如何抓住元宇宙红利?

  “这对想要‘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来说是好事,进行元宇宙方向的创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做成、做大了,可能就是下一个技术时代的扎克伯格和马云;如果没有做的那么大,但能做出一些东西,互联网大厂对这样小公司的收购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例如Facebook收购Oculus,字节跳动收购Pico。”马天诣说,很多没有蹭上互联网红利的人都在后悔错过了财富,但下一个时代的财富密码就在眼前。

  对于具体的创业机会,马天诣认为:

  第一,从终端方面,感知体验、虚拟接触、画面效果等都需要优化提升,终端里面的制造环节、某些光学显示等,都适合有技术基础的创业者尝试,但纯做终端可能拼不过巨头公司,因为这是影响互联网巨头们生死存亡的入口,它们可能会不计代价地抢夺市场;

  第二,从内容来说,目前A股有很多公司说自己在做元宇宙的内容、游戏或者社交,但这些公司大部分会死掉,因为成功的产品要对用户需求、目标客户的理解非常高;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只有现存的巨头公司能做,庞大的资本开支不是创业者能接受的,但创业者能够为他们做一些配套的技术服务。

  不过,在元宇宙技术还未成熟的时候,去进行创业,会因为入局过早而“死掉”吗?

  马天诣认为,当下是元宇宙创业者非常好的时机。“因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流量见顶,它们很焦虑、很挣扎,所以它们一定会加快布局元宇宙的内容,收购热情也会更大。就像字节收购Pico,这个产品到底行不行是次要的,重要的必须抢占它防止被颠覆。”马天诣称。

  对于年轻人如何寻找进入元宇宙创业的入口,马天诣举例称,例如一些3D底层渲染公司,它们的技术就能够被元宇宙用到;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上的合作社区,可能是未来元宇宙世界主流生产组织的一种早期形态,去了解这些社区也是一种路径。

下一篇:什么是优先股?什么是后配股?
上一篇:打新股规则什么时候变的,深圳打新股规则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