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震生”们

2021-03-12 09:06:57

  “我叫杨震生,我来自于中国近代工业摇篮,英雄的城市!我出生在大地震后的两个小时,父母为我起名震生,象征着希望,寓意生生不息。”

  站在“代表通道”上,杨震生代表一开始就讲述了自己与截瘫养老院的不解。全国代表杨震生认真整理、汇集民情。长城 冯立华 摄

  “作为废墟上出生的第一个生命,就注定了我与他们的不解之缘,我有,助力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活出精彩的人生!”从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生日和名字里的特殊含义,长大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政事业。全国代表杨震生(右)与老人交流。长城 冯立华 摄

  人们不会忘记,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24万多人失去生命,16万多人重,其中3817人截瘫。大地震发生后,有一些医学专家曾预言,这些截瘫员的生命极限不会超过15年。党和为了妥善安置这些截瘫员,1979年建设了市截瘫疗养院。

  “45年过去了,在党和的关怀下,在抗震的鼓舞下,在疗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爱心下,还有758名截瘫员在这里快乐幸福地生活着,他们用乐观向上的幸福人生书写了大爱的奇迹。”市截瘫疗养院的大地震截瘫休养员们生活得很幸福。

  杨震生讲到动情处音量不自觉上扬,此时,他代每一位不向命运低头乐观拼搏的截瘫休养员发声“多年来,疗养院积极鼓励截瘫员自强不息,我们培养了两名世界冠军,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

  他深深懂得把大地震截瘫休养员这个特殊群体的事情放在心上,把代表的责任扛在肩头。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一走来的深刻感受。

  1976年的大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废墟上诞生,代表着新生,给人以希望,同时也将自己的命运同1976年的大地震紧紧地连接起来。

  我们就是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长大的一群孩子呀。“震军、震红、震雨、军培……”地震婴儿的名字大都有那个特殊时刻的印记,每个名字后都有一段关于地震悲情而动人的历史。在这其中“震生”“抗震”是地震婴儿最普遍的名字。地震后出生的孩子,从小听父母说过无数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每个人都心怀一颗的心。汶川地震那一年,270多名叫“震生”“抗震”的地震婴儿组织了一个大型。怀着的心情,他们集体去了抗震前给灾区捐款。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在清理废墟。 官天一 摄

  感同,面对灾难无法作壁上观,因为我们就是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长大的一群孩子呀“震生”们说。

  孙沪,1976年8月4日出生。她的名字记录着当时一段历史,饱含之情。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后,全国各地迅速了救援模式。产科医生周娟华所在的医院——上海铁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40人的救援队伍火速赶往灾区。

  8月4日凌晨,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被抬进医疗队的帐篷中。“她刚刚从废墟中被拖了出来,马上就要生了,疼得直叫。”周娟华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断水、断炊、断电,没有床,帐篷里泥泞不堪。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医疗队只能在地上铺上和塑料布,让孕妇躺平。凭借着手电筒和简单的医疗器械,或蹲或跪抢救产妇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产妇难产,产科医生周娟华整整在地上跪了7个小时。终于,孩子出生了,母女平安。为了感谢上海医疗队,孩子的父母给这个幸运的小婴儿起名为“孙沪”。1976年8月1日,医务人员精心护理地震第二天出生的婴儿。 白连锁 摄

  于占水和于凤荣夫妻的女儿叫“于水情”,这个名字是由解放军起的。1976年7月28日强烈地震发生后的市一角。—丰南一带遭到的和损失极为严重。 刘东鳌 摄

  大地震时,于凤荣已快到临产期,被人从废墟中扒出来后住在临时搭建的一个窝棚里。8月4日零点,她顺利生出了一个女孩。当时的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更何况营养品。于凤荣抱着孩子,坐在漏雨的棚子里暗自落泪。“哪家生了孩子?”外边传来了问话声,于占水连忙跑了出去。原来是几名解放军战士到了,他们冒雨从几里外扛来油毡,把窝棚盖得滴水不漏,又送来了热气腾腾的大米粥和鸡蛋。

  随后一个月里,部队官兵几乎天天来看望,送来宝贵的奶粉、挂面和食油等必需品,让产妇和孩子度过了最的时光。

  后来女儿逐渐长大,但始终没有名字。有一次,几位部队官兵又来看望。于凤荣提出希望大家帮着起个名字,有的说叫“爱军”,有的说叫“亲兵”,最后连长说:“孩子的父母都姓于,就叫于水情怎么样?军民鱼水情嘛!”1977年2月9日,解放军帮助群众建盖临时住房。通员 摄

  当时农村父女两名字里都有一个“水”字是有些犯忌的,于凤荣担心家中最保守的婆婆不同意,没想到婆婆一听拍手就说:“好,就叫于水情!”于是,全家一致通过。

  34岁的刘震元并不是地震中出生的孩子,但他的名字却是为了纪念其父母在地震中的爱情。45年前共有14万人民解放军和3万医务人员奔赴,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其中,除了互救互助的动人事迹也日,医疗队冒雨登上飞机,奔走地震灾区,帮助抢救员。 肖野 摄

  如今已年到花甲的刘锦纷,援唐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的爱人朱晓平当时是仁济医院室的,作为上海医疗队的,每次做时两人都要见面,工作中彼此产生了好感。回到上海后这对恋人公开了恋情,1981年结婚,次年儿子出生后。为了纪念这段在抗震救灾中产生的感情,以及纪念在救援的这段日子,他们给儿子起名为刘震元,“元”就是“缘”的意思。

  刘震元长大后留学,又回到母校同济大学任教。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当有人问他名字的来历后,他都会把父母告诉的这个耳熟能详的讲一遍。“我们对很有感情,孩子对也有感情,时间充裕的时候,我们一定带他回去看一看,看一看的变化。”刘锦纷对说。

  当年上海医疗队的徐建中老人说,救援期间上海医疗队共救治地震员18万余人,接生婴儿37名。在这处特殊的“战场”,成就了六七对“战地伉俪”。如今,“震生”们已至不惑之年。他们与“新”同龄,了这片土地的。

  他,1976年12月出生,历经三次地震,、汶川、玉树。自解放军第二五五医院烧科主任岗位上自主择业后,组建了以退役军人为医疗的博仁医院。他瞄准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身边,打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他,1976年7月出生。在地震发生时刚刚出生十几天,母亲像“夹包”一样把襁褓中的他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历经岁月,与城市一同长大。如今的他成为一名以“制造幸福”为追求的新时代产业人,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力量。

  他,1976年2月出生,是一名高速公收费员。每当值守在岗位上,他总是不自觉把眼前的车水马龙、大道通途与脑海中震后口那条泥泞的小对比。当黑白的记忆与彩色的现实相重叠,“幸福”二字便清晰浮现。眼见着城市长高、变美,他说自己的心也会跟着敞亮起来。

  她,1976年5月出生。每天都要经过口这条“抗震”,关乎灾难和的记忆也一遍遍加粗。老照片中的简易房早已被宽敞舒适的新居取代,这是岁月的回馈,也是对奋进的礼赞。爱生活、爱旅行的她走过许多地方,然而在她眼中,万水千山最爱。

下一篇:趣步被立案调查 注意!有2000万人
上一篇:俄罗斯对显卡和加密采矿设备的需求激增
返回顶部小火箭